云南省楚雄市屬云南省59個革命老區縣(市)之一,至2020年年底,全市2個貧困鄉鎮、51個貧困村、9310戶、35759人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全部脫貧出列。2021年,楚雄市按照中央“四不摘”的總體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抓實鄉村建設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把握政策,明確目標。按照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提出的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設的工作要求,楚雄市依托紫溪、東華、子午、東瓜、鹿城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以發展特色種植業、現代觀光農業、生態旅游業、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為重點,著力支持打造生態旅游觀光、農副產品加工及交易集散為主的文旅、康養、紅色、農業、林果、綠色食品等特色小鎮,建設全市范圍內可推廣、可復制、可借鑒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示范園。同時補齊脫貧地區農村道路、安全飲水、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短板,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建設,到2025年底,建成5個以上鄉村振興示范鄉鎮、50個精品示范村、150個美麗村莊,年內建成鄉村振興示范鄉鎮1個(大過口鄉)、精品示范村10個、美麗鄉村30個。
規劃先行,統籌推進。由楚雄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分布有序合理編制市域村莊布局規劃,市委組織部牽頭,動員干部回家鄉參與鄉村振興村莊規劃。根據不同特點,將全市所有村莊區分為城郊融合村、景區景點村、中心社區村、一般整治村、整合撤并村等5種類型。注重“多規合一”,將鄉村規劃和其他各類規劃有效銜接,使生產、生活、商貿服務等各功能區科學布局、協調配套。堅持“邊遠村向中心村集中、周邊村向集鎮集中、城郊村向縣城集中”和“宜平房則平房、宜樓房則樓房”原則,有效促進了有限公共資源重點配置。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項目規劃過程中,召開群眾會議,對項目建設內容、建設方案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建設、參與監督,確保了項目建設質量和建設標準。
鄉村建設,補齊短板。2021年,全市爭取共投入中央、省級銜接資金6050萬元,實施村組道路改擴建24.04公里,村組道路硬化13.85公里,村內戶外道路硬化34.32公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8件,實施電力提升改造工程1件,實施村內排水溝渠建設5.41公里、排污管網建設14.27公里、標準化公廁建設5座、其他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21項。產業發展實施香竹、澳洲堅果、芒果等特色經濟林果種植1809畝,特色養殖示范基地建設8個、種植示范基地建設6個、核桃、蔬菜等農特產品深加工建設項目5個、農特產品交易平臺建設4個(含電商平臺)、物流冷鏈設施建設項目5個,新修機耕道路35.82公里、產業路硬化18.77公里、農業灌溉溝渠建設14.3公里,其他壩塘及滴灌配套設施建設16項;成功打造人居環境示范村5個,創建美麗村莊7個、國家級衛生鄉鎮1個、省級衛生鄉鎮9個、省級衛生村81個、“國家森林鄉村”2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接受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第三方專家組考核評估驗收。
明確定位,示范引領。楚雄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學習借鑒東華鎮小伍排村鄉村振興省級示范點,采取“政府投入+企業投資+農民入股”方式建設,并由“企業+村集體+農戶”共同組建股份公司管理運營模式的基礎上,明確2021年紫溪鎮、東華鎮在現有基礎上提升打造紫溪彝村和小伍排村精品休閑康養示范樣板;子午鎮以云龍村紅色文化、以口夸村傳統文化來打造文旅產業;東瓜鎮以龍河村陳家沖、蘑菇山和鹿城鎮以大東社區十三灣、中本社區十里荷塘來打造休閑農業;蒼嶺鎮打造以李家村前馬房為中心,連接馬石鋪和李家壩打造美麗鄉村示范點;呂合鎮以回龍茶莊打造茶文化產業示范點。每個示范樣板至少做到“六個一”,即有一個明確定位、有一個詳細規劃、有一張施工地圖、有一個工作專班、有一個完成時限、有一筆示范資金,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記者 鄭義 通訊員 段伽忱)